來源:2015年《世界教育信息》第15期 時間:2015-08-11
編者按: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生活的眾多方面,,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各級教育機構不但要為每一位公民提供知識,、技能和競爭力,,而且要為他們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以便讓他們能夠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召集教育和信息技術領導者圍繞信息技術及其發(fā)展如何重塑教育制度,、如何將信息技術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體現在國家和機構的政策中等議題展開討論,,從而確保2015年后教育目標的實現,。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是國際遠程與開放教育領域乃至整個國際教育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大活動,。活動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與會各方共同簽署的《青島宣言》,?!肚鄭u宣言》以“抓住數字化機遇、引領教育轉型”為標題,,內容包括10大要點和21條條款,,涵蓋入學與包容,、開放教育資源、終身學習,、在線學習,、質量保障、成果認證,、國際合作等方面,,致力于在教育信息化應用方面達到在韓國仁川召開的2015年世界教育論壇上提出的2030年教育目標?!肚鄭u宣言》為世界各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對于我國今后一段時期的教育信息化改革也有重要指導意義。
序言
1.教育部長們,、高級政府官員,,來自民間社會團體、教師組織,、聯合國辦事機構,、合作伙伴機構的代表,以及來自學術界和私營部門的成員們,,我們齊聚中國青島,,于2015年5月23日至25日,召開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宣布我們對于如何在教育領域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潛力的共同理解,。我們感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舉辦了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會,。
2.我們重申在韓國仁川召開的世界教育論壇的宣言——《2030年教育:邁向全納、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和全民終身學習》中提出的2030年教育新愿景,,在終身學習視野下,,將入學機會、平等和全納,、質量和學習成果作為重要支柱,。我們確信,讓所有人終身都有機會獲得平等而包容的高質量教育,,對于建立可持續(xù)和包容的知識型社會來說至關重要,,也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重要手段。
3.基于人本主義教育觀,、人權和社會正義,,我們再次聲明,,信息通信技術(ICT)的顯著進步和互聯網連接的快速發(fā)展,已經使得當今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每個孩子和成年人更容易獲取知識,。為到2030年實現包容、平等,、有質量的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目標,,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ICT加強教
育系統(tǒng)建設、知識傳播,、信息獲取,、優(yōu)質而有效的學習,以及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入學和全納
4.技術的發(fā)展為解決長期存在的學習鴻溝問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我們要兌現《仁川宣言》中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對無歧視的教育、性別平等和婦女權利作出的承諾,,那么,,ICT的應用至關重要。我們承諾確保所有學生到2030年都能接觸到聯網的數字化設備和相應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無論他/她是否身有殘障,、社會經濟背景如何,或身處何方,。我們建議所有教育相關人士認識到,,注冊一門有質量的網絡課程可以作為常規(guī)學習之外的一種替代或補充方式,以爭取實現普及基礎教育和技能發(fā)展的目標,。 開放教育資源與開放解決方案
5.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s)為教育相關人士提供了提升教材和其他形式學習內容質量并擴展其獲取途徑,,加速內容的創(chuàng)新應用,以及推動知識創(chuàng)新的良機,。我們承諾要發(fā)展區(qū)域性策略和能力建設項目,,以充分發(fā)揮開放教育資源的潛力,拓展終身學習的機會,,實現有質量的教育,。
6.我們建議所有教育相關人士促進那些面向教師、研究者和學生的教育期刊的開放閱覽(Open Access, OA),,并為ICT解決方案的發(fā)展,,特別是為殘疾學生和母語語言學習,充分評估免費開源軟件(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FOSS)和開放標準(Open Standards)的潛力,。 有質量的學習
7.我們承諾制定一些可取的,、長期的政策和策略,發(fā)揮ICT在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和教育轉型中的潛能。我們認識到,,如果希望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使終身學習者,,無論兒童還是成人,準備好在網絡化的知識型社會中成長并在日益依賴于技術的經濟體系中取得成功,,那么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定義學習成果,以及我們組織和評價學習的方式,。
8.我們認識到,利用ICT學習的能力已不再是一項特殊技能,,而是在現代社會中取得成功的基礎,。因此,我們認可在中小學教學課程中融入基本的ICT技能和信息化素養(yǎng)的必要性,,包括在“富ICT”(ICT-rich)環(huán)境下對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以及學科內和跨學科學習成果的需求。我們支持改進學習評價方式,,以充分反映ICT的應用及其對于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影響,。
9.將ICT成功融入教學和學習當中,需要我們重新思考教師的角色,,改進他們的職前準備和專業(yè)發(fā)展,。因此,我們要確保各類教師培訓機構的配備,,并正確使用ICT,,以增加所有教師從培訓和專業(yè)發(fā)展項目中的收獲,并使教師培訓機構在技術支持教育創(chuàng)新中發(fā)揮先鋒作用,。我們還要承諾對教師在教學中使用ICT給予系統(tǒng)化的支持,,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建?設用于教師分享經驗和教學方法的網絡平臺,。 終身學習路徑
10.我們重申,,終身學習是提高個人工作與生活中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一項指導性原則,。我們建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教育情境中采用ICT來傳遞教育和培訓。因為它可以改進學習路徑,,使之多樣化并提升質量,惠及那些弱勢的,、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人群,,包括農村青年人和成年人、女人和女孩,、校外青年和殘障人士,。 在線學習創(chuàng)新
11.盡管我們意識到在質量保證、教學效率和資格證書方面面臨新挑戰(zhàn),但我們認為,,那些設計良好的在線學習課程,,對于大學在校生、其他群體學生,,對于機構,、體制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非常有益。在線學習,,包含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s),,具有建立邁向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新路徑的潛力。因此,我們建議各級政府,、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群體都充分考慮和利用在線學習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機遇,。
12.我們鼓勵那些為改進在線學習而探索大數據潛力的努力,這使我們深入了解學生行為和學習活動,,并且改進在線課程的設計和組織形式,。在此種情況下,政府要出臺政策和建立制度來確保人們安全,、適當和有道德地使用數據,,包括保護學生個人身份信息中的隱私和機密。
13.我們認為,,質量保障和成果認定對于增強在線學習的相關性和可信性,,支持終身學習與職業(yè)發(fā)展、崗位流動來說,,是十分關鍵和密切關聯的要素,。我們呼吁建立一套透明的在線學習的質量保障指標體系,以支持可靠的,、有效的和可信的評價活動,。
14.我們認識到基于ICT的創(chuàng)新性方法在認證和評價方面的潛力,包括效能評價,、文件袋評定,、在線標簽和伙伴評價等,可以作為面向所有學習者拓展就業(yè)路線,、獲取資格的工具,。我們呼吁公平、公開地認證通過在線學習獲得的學習成果和資格,。我們鼓勵所有成員國和其他利益相關單位,,包括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采用ICT來促進人們從正規(guī),、非正規(guī)教育環(huán)境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識別,、認可和認證,并在正規(guī),、非正規(guī),、非正式的學習之間架起橋梁。 監(jiān)測和評估
15.我們承諾開發(fā)一套全面的國家監(jiān)測的評估系統(tǒng),,為教育信息化整合,、應用及其影響的政策規(guī)劃提供可靠依據,以加強教育系統(tǒng)的管理,,確保問責制的實施,。我們認識到,ICT在知識傳遞,、新技能和能力獲取,、價值觀和態(tài)度形成等方面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6.我們進一步建議,,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支持在國家,、區(qū)域和全球范圍內的數據收集、分析和報告的能力建設,。我們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與其他伙伴機構支持各國不斷努力建立一個合理的國家級的機制和程序,。我們承諾繼續(xù)及時向UIS報告準確、完整的數據,,協助其工作,,并推進其建立和維護全球性教育信息化數據庫的使命。
17.我們建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和出版的《全球教育監(jiān)測報告》(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 GEMR)采用UIS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核心指標,,提供常規(guī)性的全球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監(jiān)測,。 問責制與合作伙伴
18.我們鼓勵各級政府、企業(yè)和其他教育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共享資源,,建設平等的、能動的,、問責制的和可持續(xù)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數字化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
19.我們認識到,公私合作,,即基于政府,、企業(yè)、民間社會組織(包括教師組織和學術組織)之間的合作,,對于成功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來說日趨重要,。
20.我們呼吁,政府和私企之間進一步開展咨詢和對話,,以制定出可擴展的新型資金機制,,以確保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潛力所需要的用于學習的財政資源與2030年教育議程相一致。 國際合作
21.為了保證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國際合作與2015年后教育議程相一致,,我們邀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探索三項活動的可行性:
建立國際基金來幫助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fā)達國家,采用ICT實現他們國家的教育目標,;
建立分享教育信息化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全球性網絡,,服務于決策者、研究者和教師三個不同的用戶群,;
建立關于最佳實踐案例和從技術支持教育創(chuàng)新中獲得的經驗教訓的信息資料庫(Clearing House),。
譯/王海東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吳婷